隨著工業發展興盛,沖壓模具與塑料模具已成為模具工業兩大主流,粉末冶金模具、壓鑄用模具的運用,也隨著各種工業、民生產品的發展而漸趨普及。汽車、電子、機械、家電等產品,不論是金屬或塑料制品都需要模具產業的支持。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介紹,目前台灣模具業界已形成整體性加工環境,不論是模具制作、模具用機械、模具用配件等,都有完整的供應體系及支持,每年共同創造出模具工業及相關產業輝煌的產值。

  台灣模具產業的技術能力與彈性加工制程一直在推動台灣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塑膠射出。今日世界整體經濟走勢牽引著大陸勞動條件及環境的變化,目前往來兩岸的台灣模具產業已面臨四大經營瓶頸。

  第一項是原料。

  去年原物料市場高漲,掌握物料源頭已經不易,更重要的是原料的價格更是變動頻繁,尤其上漲面看多,在報價機制上,高則訂單流失,低則獲利虧損。價差拿捏之間成為持續經營的生存關鍵。另外,大陸原料端的品質也是一大隱憂,不穩定的材質用在沖模生產中,猶如不定時炸彈。如何做好原料來源、品質、價格控制,將成為競爭上絕對的關鍵。

  第二項則在人工素質上。

  五金模具配件生產尚屬勞動性產業,目前台灣已經後繼無人,老師傅漸退塑膠模具,年輕人卻漸遠,願意當黑手的寥寥無幾;大陸狀況則是個體戶興盛,自立門戶或跳槽儼然成為潮流,好技術人員難保留,廠商甚至彼此加碼挖角,工人穩定性低。

  第三項是配件價格。

  突破人員及原料這兩道生存關卡,面臨的將是關系經營成敗的價格問題。在價格方面,原料扶搖直上,配件價格卻一落千丈。除了台灣廠商彼此競爭激烈外,大陸更以低價占領市場。追根究底,早年外移的台商廠都是大陸產業的經營模板及人員訓練所,加上是標准件規格,可由大陸本地化大量生產,價格自然無可匹敵。標准型或量產品的關鍵在於降低成本,而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又回到產量的規模上決定。

  第四項則是模具交期。

  然而在技術、原料、價格都具備下,沒有立即處理訂單、短期交貨的能力塑膠射出成型,即無法在模具配件市場立足。一般而言,訂單短則一天,長至一周,應該如何備料?存貨多少?特殊件加工的流程配置?都考驗著廠商的競爭能力。控制交期看來容易,卻必須先取得前三項的規劃結果。台灣模具配件廠商,不管市場對內對外,不論生產基地是外移大陸,或是堅守台灣,要在模具市場生存,關鍵是人工、原料、價格、交期,不論是量產配件或是特制品加工,都必須要從以上四項取得最佳分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生活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