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天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曆年、曆月、曆日和回歸年、朔年曆 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回歸年約為365又1/4 日 或 12又7/19朔望月,朔望月約為29又1/2 日。年長不是月長的整數倍,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月長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不同的文明,在協調年月日的時候,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羅馬人在開始的時候,采用的是每兩年插入3/4個月的做法,後來逐漸將每農民曆印刷年多於12個月的日子分到各個月裏,逐漸演變成宮分曆,也即是太陽曆。天主教文明影響下的格裏高利曆,亦即是國際普遍采用的公曆,是太陽曆;波斯曆,也是太陽曆。

  中國人、印度人、猶太人、阿拉伯人則比較重視朔望月的意義,依然采用月分曆。其中,中華曆、印度曆、猶太曆是陰陽合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曆是太陰曆,一年只有12個月。

  宮分曆的日期和季節比較契合,月分曆的日期和季節則有一工商日誌 定的偏差。月分曆中,太陰曆的日期和季節的偏差,每年約11天一直累計下去,約32個年之後,累計偏差會達到一年;而陰陽合曆,則通過置閏的方法,將曆日和季節的偏差控制在一個月以內。

  猶太曆的置閏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猶太曆是以春分為太陽年節點,春分始終處於猶太曆的第一個月,閏月則置於最後一個月之前。

  中華曆和印度曆的置閏法則比較複雜。中華曆和印度曆,是以進入曆月的星座決定月份的排序,無星座進入的月份置閏。

  月分曆的日期和月相比較契合,宮分曆的日期則和月相完全無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年曆
    全站熱搜

    生活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