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商“不感冒” 生产率低,成本高
尽管3D打印机成本已经降了下来,但单个商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得不到解决。
使用3D打印机制造商品,一个跟一万个成本没区别。单独制造RP一件商品的成本,远高于大型生产企业制造一万件商品后均摊到每一件商品的成本。
消费者为什幺不选择价格更低质量更有保证的那个?再者,3D打印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但是利润很差,也无法规模化,很难吸引资本力量大规模加入推动。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3D打印技术也不可能完全地取代传统的机械加工。
二、消费者不买账 个性化定制还是“传说”
3D打印制造需要建模,设计离生产太远,漫长的生产周期会撇掉一大群消费者。即便快速响应,相比同类产品高昂的成本和粗糙的精度又得撇掉一群消费者。重要的是,冲动的消费者有时3D列印不知道自己需要什幺。
尽管3D打印有利于个性化与定制化,但大规模需求若姗姗来迟,制造商就容易因为资金断裂而死去。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规模经济,但个打樣性化生产走的是反规模经济的路子,也只有淘宝、天猫这样坐拥庞大用户和资源的大平台能玩得转。普通的中国制造很难跟得上脚步,跟得上的商业想象力也有限。甘心做小卖家的话或许有机会,可是谁甘心呢?
叁、耗材决定未来 劳动密集型工艺或将先被取代
耗材的扩展,决定了3D打印机的能力边界。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樣品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光敏树脂、沙土等,制造精 度、复杂性、强度和质感都达不到高要求,虽然在某些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有些应用,但是离“打印”汽车、肾脏还差得很远。而且即便耗材研发成功,规模化生 产、材料配比等都是问题。
不过,拥有全球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的美国现在正在逆向工程加紧对3D技术的研发。也有人士预计,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机可以从事小规模生产、制造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工艺品和商品。
四、决策者要“挠头” 专利制度成管理新难题
尽管3D打印所开创的未来充满无限想象,但要实现3D打印的广泛商业应用,一些既有的商业规则必须被及时调整和改变。
3D打印将挑战现有的专利制度。如果在家里打印一部智能手机,需要的数据范围涉及从芯片到电池的诸多公司。现有的专利制度将使得在打印东西时跟每家公司进 行昂贵的专利谈判。其次是管理挑战。要是打印的头盔不合适,谁为此负责?是设计者?还是负责打印的?还是塬材料供应商?要是人们买了3D打印机,在家打印 枪支和毒品怎幺办?这些问题都需要决策者们迅速想出办法,解决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
五、投资者还在等待 “钱”途有忧
中国发明家协会曾在2012年组织过一批企业到北京计算中心参观3D打印机实战效果,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到场企业仅有一家对其感兴趣,目的竟然是想做山寨牌眼镜。
相比3D打印长达20年的工业化应用,用3D打印机创业乃至让消费者实现家用,3D打印目前还处于婴儿期。不成熟成为该领域的代名词,投资者对工业与创业之间的态度也形成强烈反差。一头是产业资本大举入驻,另一头是侧眼旁观、静观其变。
留言列表